OBS.COM.CN官网 OBS中文版官方分流下载欢迎您!
OBS直播推流软件中文站 OBS官网版本分流下载 OBS插件免费下载
收费技术咨询微信:
OBSStudio
其他相关

跟着知名导播学技术——导播工作术语运用

作者:OBS中文官网 日期:2022-01-15 人气:913

在现场节目制作中,导播要与众多的工种岗位进行语言沟通,所以为了达到流畅的沟通与交流,避免产生误解,最关键的就是使用相同的语言和提示。

导播工作术语

如果你正在执导一档节目,想要让演员或主持人移动一下位置,你就必须使用正确的,同行公认的规范术语和指令去传达你的意思。所以,在拍摄现场使用规范的术语与指令,可以帮助导播最快捷、最准确地实现自己的意图。

舞台的简单位置布置:

导播工作术语

对于演员或主持人所说的舞台左侧和右侧,对摄像机机位来说就是相反的,所以当你在下指令时,一定要有参照系。在拍摄现场最难描述,最容易发生理解错误的就是“左”和“右”。

如果你要调动人或摄像机的位置,你就必须表达清楚是“摄像机左边”、“他的左边”还是“舞台的左边”。

这是关于“左”、“右”的三种不同的表达法。

导播工作术语

第一节 常用拍摄术语

一、导播手语

演播厅内,在直播和录播过程中,由于严格禁止一切非节目音响,导演往往需要一些规定手势调动指挥演员和主持人的站位和走动,以保证画面构图的完美和紧凑,因此一般采用国际上流行的导播手语。

导播工作术语

二、景别术语(适用用于4X3比率的镜头,以人为例)

大特写(BCU)

大特写镜头一般指上端切至人的头顶,下端切至下巴而不是嘴的画面。特写是指拍摄人的头部、面部、人体的局部、物景的某一部分的镜头,这是在画面中强调局部细节的一种独特而有效的摄影手段.

导播景别术语

特写/近景(CU/CS)

在近景中,人的头部将会全部被纳入画面,下端一般和人的领结对齐。近景是把主体元素,如演员,从陪体元素(环境)中分离出来,这种景别看起来有一点别扭,看起来有点像漂浮在空中的头颅的感觉。

中近景(MCU)

画面的上端略高于人的头顶,而下端则于人的上衣胸部的口袋相齐。

这个景别很适合4X3的电视荧屏画面的比例,所以是电视拍摄中最为流行的景别。

导播景别术语

中景(MS)

画面的上端略高于人的头顶,而下端则是切到人的腰部。中景既有全景的某些特点,又不失近景某些细节的妙处,适合表达情节、传递感情。通常中景则不仅有主体,而且也有部分环境。

中景和中近景一样也很常用,有些国家的电视工作者觉得中近景,景别太小,视觉上不太舒服,于是把它作为单人镜头的标准景别。

中远景(MLS)

画面的上端略高于人的头顶,而下端则是切到人的膝盖。

这种镜头常用来把被摄者置于背景之中,这种景别通常被称为双人近景。在新闻报道结束的时候,常用这个景别来拍摄新闻现场的出镜记者。

导播景别术语

远景(全景LS)

画面中,人的整个身体都被拍摄出来。一般,头上方留白会比脚底留白多一些,它一般在节目开始时使用,但由于它显得有些画面不够紧凑,所以使用时间不宜过长。

全景强调的是环境和主体与环境所处的关系,就是展现景物全貌的。在影视画面中镜头是不断改变的,不断的转换画面的基本元素,这种不断的改变和转换就决定了影视摄影的基本属性,就是连续性及运动性。

半侧/前侧面镜头

在用中近景或中景拍摄人的侧面镜头时,画面的景别能看见被摄者的双眼,而且在人的视线方向上留有一定的空间(视线留白)。这种镜头也很常用。

侧面镜头

画面中,观众只能看见被摄者的半边脸和一只耳朵、一只眼睛和一只鼻子。同时保证有足够的视线留白。公安机关审嫌疑犯经常用这种镜头。

过肩镜头(OTS)

画面中呈现的是一个人的背影和另一个人的半侧面。

通常用来观察谈话双方其中一方的反映。

导播景别术语

双人镜头(2S)

被摄的两个人都在画面内。

注意的是两人之间的距离不能太远,否则中间留的空白太大。

以一人为主的双人镜头(2S FAV A)

被摄的两个人都在画面内,观众可以两个人在交谈,同时可以看见其中一个人的反应。在情景剧中用得比较多,通常后面紧跟一个反打镜头。

广角镜头(WA)

画面中呈现的是场景的全景

导播景别术语

三、摄像机操作术语

多讯道节目制作现场指挥要求准确而具体的语言,必须让所有的摄制人员都懂。要掌握分寸,说话到位、明确、简单。

摄像机操作术语包括:松景、紧景、俯角、仰角、前移、后退、左移、右移、左腰、右摇、抬头/上摇、低头/夏摇、推、拉、升高、降低等。

四、画面调整术语

头上留天、脚下留地、对准焦点、调整画面、演员入画、演员出画、跟随演员、准备演员起身等等。

第二节 导播指令

一、计划指令

指那些已经事先写在脚本和摄像板上的指令。他们对镜头的角度、运动等都事先进行了详细的设计,所以,专业摄像师能非常容易和迅速理解这些口令的含义。

二、非计划指令

主要指用来按照导演的喜好对镜头的拍摄进行临时地调整的指令。

作为一名导播,你始终要认识到,你虽然可以掌握所有摄象机的拍摄情况,但每个摄像师只能看见他们自己所拍摄的画面。(当然,不排除有经验的摄像师能根据自己丰富的经验判断出别的摄象机所拍摄的内容)。所以摄象机总是要不断进行调整的,特别是当多台摄象机在一起配合拍摄的情况下。导播的指令要规范、少而精。

三、非计划指令与计划指令比较

区别:非计划指令对摄象机的调度更为精确。

比如:你要让摄象机把镜头向右摇,摄像师可能不知道该摇到什么位置停止,那么你就应该给他明确的指令摇到什么位置停止。比如向右摇到大树完全进入画面为止,而不能按照计划指令“1号机、拍大树”。

四、瞬间切换

如果一个节目的节奏非常快,那么摄像师就要想到,导播会在不通知他们的情况下就会进行镜头切换。所以摄像师移动镜头时就要比平常慢一点,因为万一切换到自己摄象机的镜头,也不致于晃动。

有时候,需要一个镜头的运动速度达到极限,比如是拍摄一个人,那么导播对摄像师就要发出“推到个人”的指令,这就意味着摄像师应当极速推镜头,而且推到位之前,画面不会切换到自己的机位。当然,导播也要掌握好在一个镜头拍摄到位之前不应该进行切换,但是到位后应立即切换的原则。

五、指挥开始镜头

“开录像机,5、4、3、2、1、开始,观众准备,准备鼓掌,鼓掌,准备软切2号机。”

六、形象指令

头上空间或上摇、下摇,置于中间或左摇、右摇,变焦推进或紧缩,变焦拉出或放松,左移,右移,左弧,推进,后拉,支架升起或吊下,支架下降或吊上。

七、顺序指令

2号准备——2号开拍,准备渐显1号——开显,准备3号横划——开划,准备淡入1号——淡入1号,准备黑——变黑,准备交叉淡入2号——交叉淡入,准备2号带——开始2号带,准备字幕——开始字幕,准备变换页数——变换。

八、特效指令

准备1号叠2号——叠,准备去除叠(或1号)——去除叠(或1号),准备缩小——缩小,准备圆形划2号机代替1号机——划,准备效果21——划。

九、常用音乐音效成音指令

试音量、开麦克风、准备音乐、放音乐、放音效、音乐轻起、音乐停止、音乐渐消、音乐降低、音乐衬底、音乐声音增大、音乐交叉等等。

十、常用视频切换指令

切1号、淡入、淡出、叠化、划、叠印等等。

第三节 轴线与三角形原理

面对拍摄现场,摄影师在开始拍摄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安排好摄像机的位置。通常情况下,摄影师依照轴线与三角形原理为参照,就能够较容易地找到安放摄像机的正确位置。

一、画面中主体运动方向的一致性

由于电视画面是由四条边框组成的。在画面中就存在着一种设定的方向,这样一来画面中主体的运动、人物的视线和交流就具有方向性。画面的方向性关系到镜头组接的连贯,也影响着观众的视觉心理。因此,在画面的编辑中必须保持两个镜头设定方向的一致性。

二、轴线原理

轴线是画面中的一个虚拟的线条,可以作为轴线的线条包括视线、运动线、关系线等,在对象不变(或其中的对象已经对环境和空间进行了位置设定)的两个相连的镜头拍摄当中,景别、高度、方向等决定摄像机位置的各个因素无论如何变化,摄像机应始终保持在这些线条的一侧进行拍摄。这就是摄像机位置安放的轴线原理,它能使摄像机在拍摄中不会摆放到错误的一方去。

摄像机位于轴线的两侧会分别得到两个影像位置相反的画面。当摄像机在轴线一侧拍摄人物正面,在另一侧的摄像机就只能拍到背面;一个位于左边的物体,摄像机在轴线另一侧拍摄却会让它出现在画面右边;一个朝向摄像机运动,在轴线另一侧却是在远离。可见,在图像没有对跨越轴线的情形作出交代的情况下,摄像机不能够越过轴线到另一侧去拍摄。如果图像要求必须做越轴拍摄,摄影师需要让观众在画面中了解原因,否则,就会使观众对突然发生变化或是“不对了”的图像产生困扰。

导播工作术语

我们再来看一个轴线与画面方向的关系的例子,如图。

导播工作术语

1号、2号摄像机因保持在轴线道路的同一侧,所以1号镜头和2号镜头内汽车运动方向保持一致, 3号摄像机在轴线(道路)的另一侧拍到的4号镜头中汽车运动方向看上去与1号镜头中的汽车运动方向相反,这一现象表明画面中运动方向的不一致,是因为“跳轴”而导致的。

但是,有时我们的确需要转到拍摄对象的另一边以取得效果更好的图像,例如,在一个人物的背面镜头后,我们想让观众看到人物的脸,那么,摄影师就必须进行越轴拍摄。这时,摄影师可以将摄像机缓缓移动,让观众感到他们在转向人物的正面;或是将摄像机放到轴线上拍摄一个人物侧面的中性镜头,再转到轴线的另一侧;还可以在人物背面镜头后接一个模仿人物视觉的镜头,先将观众的注意力转移到人物所见到的影像中,再将摄像机转回到人物正面;另外,就是摄像机保持不动,等待人物自己转过身来。拍摄时,摄影师遇到的轴线问题会有很多。

为了保持画面方向一致性,应使摄像机保持在轴线的同一侧拍摄。剪辑、切换时更要注意,不要因为考虑其他的因素而使组接的两个镜头在“画框”屏幕上出现同一主体运动方向相反的精况。当手头只有“跳轴”拍摄的镜头素材时,应想办法校正“跳轴”带来的画面内主体运动方向的不一致。编辑时常用下面几种方法:

1、插入中性运动镜头。在两个相反方向运动的镜头中间,插入一个有纵深感运动的镜头(即中性运动镜头)。中性运运镜头没有明显的方向性,可减弱相反运动的冲突感。

2、借助人物的视线。比如在车上看外面的景物从左至右划过画面,插入坐车人转头从左往右看的镜头,随人物视线变成景物从右至左划过画面的镜头。以人物视线为契机,使相反运动有了逻辑联系。

3、特写镜头插入。在两个相反运动方向的镜头中间,插入一个局部的特写来暂时分散人的注意,减弱相反运动的冲突感,这是一种常用的办法。

4、插入内容相关的镜头。根据情节的发展采用平行交叉剪接的手法,将内容相关的镜头插入两个方向相反的运动对象的镜头之间。

三、三角形原理

面对拍摄对象,摄像机能够以轴线或轴线一侧的平行线为底形成一个三角形,如果在底线的两端各放置一个摄像机,就能通过呈三角关系的摄像机位置安排,对拍摄对象进行不发生越轴的全面描述,这就是机位安排的三角形原理。

运用三角形原理,摄像机可以找到四种最佳位置的配合演变。我们以能够简单对三角形原理及其演变进行说明的,抽象为两个人物关系的演播室访谈为例。

我们知道,人物是电视图像中出现最多的影像,也是最能够引起观众注意的信息主体,我们看见人物时,最希望的是能够看到他们的脸和眼睛。演播室中,当记者与嘉宾面对面,视线相交呈一条直线时,三角形的机位安排可以有三种情况:

1.外反拍,即在与视线相平行的直线上安排两个机位,摄像机在人物的后面,向里进行拍摄,与进行正面水平拍摄的机位呈三角形,底线上的机位提供两个不同表现主体的对应画面,正面机位提供设定两人关系与介绍环境的整体画面。

2.内反拍,安排在与视线相平行的三角形底线上的两个机位,在人物的前面,摄像机向三角形外侧进行拍摄,与正面水平拍摄的机位构成三角形。内反拍得到的电视画面与外反拍相类似,但外反拍能够拍摄以其中一人的背影为前景的两人画面,而内反拍只能拍摄各自只包含一个人物的画面。

3.平行拍摄,摄像机在与视线平行的底线上同时拍摄两个人物的正侧面,得到两个视线反向相向的对应画面。它们同样与正面水平拍摄的机位组成一个三角形。三个画面均是人物的侧面影像。

摄像机也可以依据三角形原理放在人物的后面进行拍摄,这样的画面中会出现反方向不同的背景。

上述三种情况能够组合在一起,形成七个或更多可以提供全部剪辑所需镜头的摄像机位置。

但是,两个交谈人物的影像关系也可能是并肩而坐,身体略侧向对方(或与对方呈直角),视线交叉,斜向面对现场观众。这时,底线上的两个机位安排保持与前三种情况不变的位置,三角形顶端的机位则分别在两个人物的视线间游移,或稍偏左或稍偏右,但位置不能超出底线上的两个机位之外。

这种机位安排同样也可以放在人物后面,如果谈话现场有观众参与,就能从这个角度将观众放在背景里。

这些摄像机位置的安排方式,能够保证观众看见人物的脸和眼睛。有时,为了突出强调正在讲话的人物,底线上负责拍摄的摄像机还可以向前移动拍摄。位于三角形顶端的摄像机是用来拍摄对人物关系进行设定的镜头,它的移动要求不能使其中的一个人物离开画面。

以上用人物为例进行的讲解,只是因为人物对于我们来说是最熟悉的,比较方便想像与参照,三角形原理并非仅仅适用于人物摄影,它几乎能够被用于一切场景,是摄像机位置安排的普遍规则。


付款方式(目前只支持支付宝付款)
×